22K逼走台灣高材生
台灣高階人才流失 全球最嚴重
撰文 / 方德琳
出處 / 今周刊 831期
一位跨國公司金融主管:我的員工裡,台灣人
薪水只比菲律賓高,早就比不上大陸與印尼。
一位交大MBA高材生:我的工作被2、3位
K(「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
因薪水為2萬2千K方案)搶走,
台灣找工作太難只能到國外。 低薪苦勞逼走人
才。根據OECD報告,台灣流失人口的高教
育者比率最高。儘管人才出走,台灣還排拒外
籍專業人士。一位被派駐來台的外籍主管,花
5個月家人還來不了。沒有人才,台灣哪來競
爭力?
一位出走上海的高階白領沉痛告白
請給我一條回台灣的路
她,原本從沒想過離開台灣,卻被迫在職涯的
第十年出走上海。她,原本只想在海外工作三
、五年就回台灣,現在覺悟,這是一條沒有選
擇的不歸路。台灣為何留不住只想在家園安穩
過活的年輕人?十年後,我們有能力給她一條
回家的路嗎?
三十三歲的楊麗玉已經工作十一年。這十一年
恰巧是台灣薪資凍漲,房價物價卻節節高漲的
失落年代。不過,積極樂觀的楊麗玉從來不認
為自己會被環境打敗。
她努力自我投資,留職停薪去念全程都是英文
授課的交大GMBA(全球企業管理碩士),
同時去北大交換學生一年。念書時還曾與同學
組隊,到上海交大參加「海峽兩岸MBA創業
競賽」得到冠軍。
國際化的語言能力,創新的專業能力,積極認
真的態度,每一樣都小心翼翼、腳踏實地準備
。但是,如她這樣的人卻在台灣找不到滿意工
作。
二○一一年,她被迫離開台灣,隻身到上海去。
「我的家人、朋友都在台灣,台灣生活環境也
比上海好,誰想離鄉背井?」訪問中,不時有
這樣感傷時刻。不是每個外移人都只想著高兩
倍、四倍薪水,更多人是因為台灣沒有他們發
揮的舞台才出走。
楊麗玉就是這種環境下無奈的出走者。以下是
她接受本刊訪問,述說她離開台灣的心情:
我二○○四年進入華航當空服員,其實華航工作
還算不錯,薪水有六、七萬元。但我想證明自
己不是一個只能端茶送水的空姐而已,為了轉
職,我在○八年去交大念MBA,然後努力找
管理方面工作。
二十二K,讓我決定離開台灣
○九年找工作的這一年,讓我覺得在台灣找工
作真的是太難、太難、太辛苦了!
我訂的條件是,只要工作有potential(潛力
),薪水不要低於五萬元就可以。
我丟了幾乎上百封履歷,丟完後三天內會打電
話去確認人事部門是否有看到。大部分公司總
機就回絕了,少部分真的會轉到人事部,有幾
家會直接叫我去面試。
我去了KMP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英特爾等等面試,都算是一線公司,但最
後都沒上。可能大部分是我不夠好,但像英特
爾本來已經很有機會,結果也不了了之。
我在英特爾面試了三關,老師和同學都很看好
我,沒想到最後公司要做決定時,政府剛好推
出一項政策,叫作二十二K。二十二K一出來
,英特爾告訴我,他們不要我了。
跟我上同一門課的學妹,她完全沒有工作經驗
,馬上被英特爾找去面試而且錄取,她那個工
作就是我本來要做的。
我應徵的是行銷經理,原本開出來的薪水是七
萬元。學妹告訴我,她真的就只拿二十二K,
還與其他台大、政大學生共同做這個工作。所
以英特爾很可能是用二、三個二十二K來取代
我本來那個位置。
我聽了真的很傷心很傷心。因為鎖定外商就是
覺得他們會沿用母公司的政策,福利會比台商
好,但沒想到連外商都淪陷了。這不該怪英特
爾,商人一定跟著政策改變,這其實是政府政
策的問題。
這整件事太血淋淋了,我深刻地了解:情勢大
過人,不管你這輩子再怎麼努力,念了最好的
學校,投資自己再多,當大環境是這樣,你永
遠都不可能贏!我告訴自己:楊麗玉你要發光
發亮,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找出路。
台灣都只想要便宜勞力
後來,我投了很多海外工作,包括東京、新加
坡,最後在一一年來到大陸,只因為剛好這裡
有機會,而且我不像很多台灣人那麼排斥大陸。
我現在年薪比以前高,希望盡快可以達到二百
萬新台幣,我不是想炫耀:「哦!我來到大陸
才一年,就把自己看這麼高。」說實在,二百
萬元在這裡很普通,我只是想對大家說,台灣
整個薪資環境太糟糕了。
國家幫你訂了一個畢業生就只值二十二K的政
策,商人又不是白癡,當二十二K已經是標準
,難道他們會主動幫你調高?一年後,商人就
被寵壞了,他們覺得什麼東西都只要二十二K
,政府最好無限制地扶植。
台灣真的太短視近利,當企業覺得背後有個媽
,自己也不會求上進。大陸不同,你想要二一
一(編按:大陸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重點支持
的一百所大學)?那就得多付二千元(人民幣)
,要北大清華,就要再多二千元。企業的HR
(人資部門)都很清楚,你給不了,人就不會
來。
大陸這裡常說,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
貴!大家都在搶最好的人。我在交大念書時,
曾經到北大交換學生一年。北大大四學生就有
很多實習機會,世界五百強的公司,像LV、
嬌生、路透……都來學校辦宣講會,爭取學生
去實習。
這些大公司必須上網填資料,聽從學校安排,
時間到了才可以來。我參加過五場,感慨很深
。舉例來說,路透培育一位人才,所投資的三
年計畫非常清楚。第一個前半年帶你去新加坡
,後半年帶你去雪梨看他們的新聞中心,同時
輔導你考CFA(特許財務分析師)證照,錢
都是公司出,還給你宿舍和薪水。
海外工作,是一條回不了家的路
第二年帶你去紐約與倫敦,目的是要把你訓練
成可以做財經新聞的人。他們還有系統可以做
交易,你不想做新聞,想轉到財務領域也可以。
第三年,你可以選擇一個定點工作,他們會根
據你的專才分派。一個人經過這三年,就算本
來是蠢才,也會被train(培訓)成人才!
但在台灣,學校要請企業來宣講,公司姿態都
很高。他們會想,來學校做宣講,不但要花錢
,還可能只招募到一、二個人,划算嗎?而且
他們開出來的package(條件),那叫package
嗎?根本只想免費得到人力而已。
我去hTC(宏達電)面試過,一個月薪水五
萬元,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在大陸是不
加班的,大陸人也不喜歡別人加班,真要加
班一定有加班費。或許大陸有很多問題,但是
他們真的很保護勞工,這裡的勞工輕鬆很多。
不過,我在上海付出的代價也很大。上海的空
氣和水……就不用講了,我可以去買很貴的機
器來濾淨水,但是我不能帶空氣濾清器到處走
來走去。
在台灣,有爸媽有朋友,還有乾淨的環境,比
較沒有毒的食物,如果不是因為二十二K讓我
了解到形勢比人強,我真的也不想出來。剛來
上海的前三個月,人家問我:「你會在上海多
久?」我都說:「三、五年後就要回去了。」
現在,你再問同樣問題,我不會回答你什麼,
但是我的心都在流淚,因為這不是一個我能選
擇的問題。
一年前,做這個決定時(指到大陸工作),並不
知道我會回不了家。現在只有一個情況可以回
家,那就是要賺到足夠的錢,要退休了……(啜
泣),這是一條不歸路。
我在華航的同學飛了九年,現在還是經濟艙空
服員。大陸空服員飛一年就當座艙長。當然他
們座艙長很資淺,台灣座艙長超強,什麼地方
沒飛過,什麼倒楣事沒碰過,什麼客人沒接待
過。
我們很強沒錯,但這就是問題,這是一個怎樣
……怎樣不流動的環境。
如果我現在回台灣,一定還是經濟艙服務員,
說不定還是最小的,被人呼來喚去。然後想的
事情就是,「咦,我今天應該從第幾排開始送
餐比較好?先送麵包還是後送麵包好?」想事
情都很小。我現在想事情至少都要想華東區,
就是以上海為基準,旁邊山東、南京、江蘇、
杭州都要考慮進去。
我剛進上海這家公司就可以參加很多大事。公
司買飛機,就去瑞士參加接機,看飛機從組裝
好到內裝,最後整個產權交接。我合作的對象
有中國人、美國人、法國人,來自世界各地的
人把這整件事弄好,最後把飛機飛回上海。如
果我還在台灣做,到退休都不可能參加接機,
而這裡半年就讓我做這些事,完全是不一樣的
待遇,不一樣的眼界。
希望政府可以重視,然後去做點什麼
人的想像力受大環境影響很多。我第一份工作
在奧美廣告,薪水二萬八千元,那時候想,如
果一個月賺四萬元,一定可以過得很爽。我到
華航第一個月,薪水還花不完,那時候想,怎
麼六萬元這麼多,未來一定是很好的生活。現
在,我一個月賺得比以前多,但會想:哎呀,
如果一個月再多賺一倍才算好吧!(笑) 這真的
很可怕,這不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你會永遠
有往上的動力。
回首看事情都是兩面的,看到台灣畢業生拿到
三萬元薪水,就說自己是精英中的精英,公司
超讚超好,心裡感覺實在……。台灣人沒有野
心了,不敢有野心。
我從淡江畢業起薪是二萬八千元,現在台大畢
業生出去也才二萬八千元。但是,我已經畢業
十一年了!這十一年就像報導說的,薪資都沒
有漲,這應該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吧!這不是
合理的事情吧!
我真的希望政府可以重視這件事情,然後去做
點什麼。
老實說,現在做都已經太晚了,但開始做總好
過什麼都不做。我願意接受採訪,也是私心想
,希望台灣可以變成一個比較好的地方,十年
後讓我有回家的路。希望你們可以幫我們把這
條路找回來。
楊麗玉
出生:1979年
現職:(上海)法商達索航空首席空服員chief flight attendant
經歷:奧美廣告、中華航空公司服務員
學歷:交大GMBA(全球企管碩士)、淡江英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