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樹菊第二!無名小教授 40年來捐款逾4億

 

 

 

他只是一名大學兼任教授、資本額5百萬的小企業主,卻能捐出

畢生積蓄超過4億元做公益。他是誰?怎麼做到的?



故事的主角,是曾在台北科技大學兼任教職的陽光電子儀器廠負

責人林宏裕。早在2010年,台灣共有4人登上《富比士》雜誌的

亞洲慈善英雄排行榜,最受矚目的是台東菜販陳樹菊,另兩位是

百億以上身價的大富豪,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晶華酒店創辦人

潘思源,第四位就是林宏裕。當時《富比世》報導他累計捐款已

達新台幣2.4億元,估計至今應已逾4億元。



最特別的是,他還發展出一套徹底發揮「成本效益」的公益模式

,讓受贈機構既感壓力又佩服不已。



人生上半場:發明家


靠專利與獨家發明,累積豐厚財富



現年65歲的林宏裕,與史上最有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恰巧同月同日

生,從小他就喜歡拆東西研究、組裝,特別是收音機等與電路有

關的產品,鑽研之深,讓他甚至在1970年、台北工專五年級畢業

前三個月,就出版了《高傳真之研究》一書。服兵役時,又連寫

了兩本《晶體電路速成設計法》、《OTL‧OCL放大器技術》專

業書籍,兩本書長銷20多年,三民書局到1993年都還再版。



退伍之後,他帶著3本著作和8張專利證書到聯美電子公司求職。

雖然應徵條件要求須國立大學畢業,但五專學歷的他憑著實力,

在逾百位應徵者中獲得破格錄用。



受雇的第二年,有人來洽購林宏裕發明的「萬能尺」專利權,激

起他自行生產銷售萬能尺的念頭,不料只撐了10個月便結束。他

並未因此放棄,第二次創業他靠著自己發明的音響測試儀器打下

江山。



林宏裕一生申請到19項專利,發明了30幾樣東西,曾被媒體封為

「台灣愛迪生」。在那個台灣電子產品加工出口興盛的年代,他的

身家財富隨之騰飛。

 



人生下半場:慈善家


財產捐助弱勢,做善事也有SOP



而他從創業時起,便開始了低調行善之舉。看到報紙報導了需要幫

助的人,他會請員工去郵局寄1、2千元,這在40年前是筆不小數

目,「想啟發員工幫助弱勢的心,我出錢、你來寄、用你的名字也

沒關係,」他說,「做事情比較重要啦,是不是我的名字,不重要。」



因為幼時祖父生意失敗、家道中落,他在清苦生活中長大,養成了

異常節儉的習慣。林宏裕很早就立下把一生財富大部分捐做公益、

只留少數給子女的志願。



近年他計畫性大額捐款的兩個主要對象,一是母校北科大,二是家

鄉宜蘭縣政府。以每年各1千萬至3千萬元不等的規模,與兩個機構

簽訂合約,內容除了各年度捐款的用途計畫書,還包括受贈單位在

完成公益計畫後須製作成效報告書等,「最重要的一條,是明訂我

對用途的執行情況有權了解,意思就是我可以查證、監督。」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處長邵治綺說,林宏裕捐款不是給錢而已,事前

要提計畫,他會詳細詢問計畫書內容,「他希望用在真正找不到資

源的地方,不要錦上添花,」邵治綺說。



林宏裕也是北科大迄今累計金額最高的捐款者。不同於其他企業家

對大學總是捐建硬體大樓、取得命名權,他的捐款多用於獎勵師生

研究。例如,過去北科大畢業生前三名幾乎都去台大、清大、交大

念碩博士班,林宏裕希望母校能留住人才,於是提出「重賞」,留

校念碩士班的優秀學生,兩年可得40萬元獎學金,現在已有6成的

前三名畢業生留下來。



4年前林宏裕出現帕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狀,但他並未怨天尤人,反

而更積極想完成公益目標。過去他始終不願接受媒體採訪,改變以

往的低調作風,是為了拋磚引玉,「如果能帶動這一代的響應,那

我太高興,死也瞑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眼妹 的頭像
    大眼妹

    大眼妹的幸福工作日誌

    大眼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