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0歲前做對四件事 40歲賺到五千萬
國小五年級家庭經濟變故,讓蔡志雄被迫
追求穩定。過去十年他做對了四件事,所
以四十歲即達到財富自由。
蔡志雄,四十一歲,出社會後如果沒有做
對四件事,現在的他可能只是台灣近一萬
名合格律師中,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流浪小
律師。
所,回到只有兩萬多人口的新北市金山老
家開業。他在自家水電行一樓隔起五坪的
空間,擺起桌椅、招牌及電腦,從最簡單
的合會、土地糾紛、離婚等調解起步。
在沒有固定案源、人脈,且連辦公室都極
度陽春的情況下,他仍像個拚命三郎,每
天往返法院與辦公室。跳脫不開等待開庭
、閱卷、寫訴狀的一成不變生活,週末還
得全天候待命,深怕漏接客戶電話,更多
時候還必須忍受無情地殺價。
財富自由八分法
花八成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志雄領略到「財富自由八分法」哲學,他
一方面降低本業收入,一方面提高業外所
得,終於在四十歲時拿回工作的自主權。
八成時間運用在創造被動收入上。他解釋
說,一天工作八小時、月薪八萬元,若每
個月能有一筆一萬元的被動收入,等於減
少工作一小時,這時候就會有七萬元的主
動收入,一萬元的被動收入,還有一個小
時的自由時間。
也就是說,當每個月被動收入達到八萬元
,就可以完全不用工作,原來工作的八個
小時統統都是自由時間。目前蔡志雄的家
庭八成生活開銷,都可透過被動收入來取
代,他有信心不出五年,就能達到百分之
百,屆時就不用擔心退休金沒有著落。
蔡志雄在家排行老三,有二個姊姊、二個
弟弟,爸爸是水電行老闆兼工人,一份薪
水要養活七口之家,媽媽為了補貼家用,
除了照顧五個孩子,還當保母補貼家用。
他依稀記得小時候,家裡曾經窮到連學費
都得向鄰居商借,身為長男的他被迫「提
早」長大,求學時格外認真,是五個孩子
中最會唸書的一個。
爭氣的蔡志雄沒讓人失望,從中正高中、
政大法律系,再考取政大法研所,一九九
七年考上錄取名額不到三百人的律師,這
一張證照如同「鍍金」的保證書,確保收
入無虞。
然而,隨著台灣經濟走下坡,政府年年增
加律師錄取名額至九百人,執業生態丕變
,律師從「金飯碗」褪色成「鐵飯碗」。
曾經窮到付不出學費的蔡志雄,執業時沒
人脈、沒資源、沒背景,卻能在四十歲就
不為錢工作,他究竟做對了哪些事情?
第一件事:
地開工數呈正比,「景氣好時,爸爸就像
老闆,可以請工人幫忙跑外務;但景氣差
時,他就得捲起袖子當起水電工。」所以
從小他就明白,爸爸養家的擔子並不輕,
寒暑假自告奮勇當起爸爸的小跟班。
國小五年級時,爸爸生了不知名的怪病,
遍尋名醫找不到原因;約有二年時間,一
家人的生活開銷只靠存款,寅吃卯糧讓經
濟陷入窘境,只得變賣資產。「有一回媽
媽想退了爸爸叫的零件,但廠商指著馬桶
蓋一條淺淺的紋路,一口咬定是人為損害
,因此無法退貨。」這一幕難以抹滅,而
這件事讓蔡志雄往後在各方面都以追求「
穩定」為目標。
然只有三萬元,但領到薪水一定「先存後
花」;決定開業時,也只敢從老家起步,
業務上了軌道,才決定買辦公室。與他結
婚十四年的太太劉純菁表示,當他們有能
力買進口車時,他卻寧可屈就國產中古車
,把省下的錢當作買投資套房的頭期款。
這是蔡志雄奠定財富自由的關鍵。
第二件事:
找到投資興趣 用興趣賺錢
擁有「理財之神」和「歐洲富爸爸」之稱
的博多.雪佛在《三十五歲不再為錢工作
》一書提到,要達到財富自由,就要避免
為了金錢而去做沒有興趣的事;最好的方
法,是把事業基礎建立在興趣上,並且利
用它賺錢。
打從蔡志雄出社會後,他比同儕更早體認
到「冬天存糧」的重要性,曾與他同窗四
年的大學同學陰正邦說:「律師性格普遍
保守,但他很早就把心力放在投資上。」
這一切都源於前述父親遭遇的變故,影響
他往後的人生觀及理財觀。
假到父親工地幫忙,當時他常在爸爸身邊
「偷學」;也因此,他比別人懂得安裝水
電的細節、樓板灌漿工程,「這些對我日
後挑到好房子、當個好房東很有幫助。」
若說當跟班是蔡志雄接觸房地產的種子,
高中住在租的鐵皮屋三年歲月,則是激勵
買房的重要推力。他回憶說,每次繳房租
時,看著房東數了一疊千元鈔票,小心翼
翼地放進信封袋,「當時我就許下在這個
城市要有房子的目標。」
也因此,當蔡志雄執業之後,他把買辦公
室放在第一順位,地點從基隆到新北市的
汐止、中和,之後,因緣際會下在板橋相
中總價四十坪、五百萬元的住辦大樓。
當時已準備一五○萬元頭期款的蔡志雄,向
家人借了一百萬元,把貸款比率降至五成。
他解釋說,雖然剛開業時收入並不穩定,
也有五萬元,只要開銷加貸款不高於五萬
元就在安全水位。這也顯示他潛在的保守
性格,甚至為了快速還房貸,好幾年幾乎
沒有任何娛樂開銷。
○一年買了第一間房產後,蔡志雄每隔兩
週就到新北市法律諮詢服務所報到,經常
白天從三芝、淡水、北投出發,到汐止、
新店繞一圈後,晚上再回到板橋,用最土
法煉鋼的方法找案源。「有三、四年的時
間,為了陪他,我跟孩子就泡在附近的圖
書館裡。」劉純菁笑著回味。
第三件事:
低點買套房 出租賺四%
蔡志雄擔心業績掛蛋,但從開業以來沒有
發生過,反而因為勤跑偏鄉,在當地頗受
好評,收入倍增。即使業務蒸蒸日上,但
「下個月的案子在哪裡」的危機感仍揮之
不去,後來他想起高中的鐵皮屋房東,把
收房租當成一口湧泉,於是當他存到一百
萬元後,就去買進總價三百萬元的小套房。
蔡志雄打的算盤是,每兩年存到一百萬元
,買進總價三百萬元的小套房;若以每月
租金一萬元計算,投資報酬率四%。因此
,他從○三年至○九年,共買進四間小套房
,總價從二八五萬至三六八萬元不等,但
○九年以後,再也找不到五百萬元內的小
套房,因而中斷了「存房」計畫。
蔡志雄挑選套房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從捷
運站出口一眼可以看見的大樓,這樣的房
子好出租又容易增值。他發現十年前近捷
運與沒有近捷運的房價每坪只差二萬元,
但隨著捷運網絡成形,房價卻一差十多萬
元,這反映了「捷運是王道」潮流。
只是保守的蔡志雄遍尋不到四%收益房產
,「存房養老」的退休計畫就此打住。難
道沒有其他賺四%報酬率的替代方案嗎?
他反覆思索並研究投資大師的書後,像開
了竅似的,一樣用三百萬元買進底部鎖碼
、殖利率有四%的高股息股票,這與在低
點買小套房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四件事:
找四%殖利率高股息股票
蔡志雄先用基本面選擇每年都有穩定股息
收益的股票,再搭配技術面篩選具有「底
部鎖碼」的標的,這樣的股票每年至少有
股息可收;若抱得夠久,將可以大賺價差
,既不用花費太多時間,也不用天天盯盤
,不影響正常上班。
志雄在股市繳了不少學費。早在○四年他
就曾經在股市小試身手,第一支股票是掛
在航運股的遠森科,買進的理由是「以為
對股票懵懵懂懂的他,四處聽信明牌,經
常買了滿手的股票,但總是賺小賠大,找
不到投資的感覺。
後來痛下決心集中持股,重押一檔群聯,
只是萬萬沒想到,買進以後連續跌停兩天
,「一天賠光一個月的薪水,累積一個月
就虧掉一百萬元。」劉純菁說,雖然這筆
損失並不會影響家庭生活,但現在回想起
來仍然心痛。
蔡志雄痛定思痛,重新開始,他本著考上
律師的意志力,研讀股價波動原理、箱形
理論等,慢慢理解股票的漲跌原來是有跡
可循的。後來,他發現股票在高檔爆量是
大戶出貨,低檔爆量是吃貨;尤其是股價
長期如一灘死水,但偶爾低檔出量的股票
,通常是大戶吃貨的現象,也就是所謂「
底部鎖碼」。
蹲馬步練功之後,他陸續在昱泉、好德等
股票小試水溫,一開始即使找到好標的,
但卻沒信心抱到大漲,比如昱泉曾經從不
到八元漲到一九五元,但他只是小賺二成
出場。
○九年他從十六元買進上奇後,雖然中間
曾經跌至十三.八元,仍不改持股信心,
前後大約投入了四十萬元建立基本持股。
後來股價漲了兩倍,先賣了一半,把本金
四十萬元收回來,剩下的持股就是「零成
本」,因為不擔心賠錢,反而抱得更牢,
當股價漲到左邊的壓力區,約六十元時他
全數出清。
這一次經典戰役後更增強他研究「底部鎖
碼」形態的股票,這些年在玉晶光、儒鴻
、寶雅、詩肯、陽程、網家、F-安瑞、零
壹、喬山等多有斬獲。
現在蔡志雄的資產部位,股票投入金額超
價推估,總價值約五千萬元,而每年來自
股息、房租、版稅等被動收入約八十萬元
,幾乎可支應八成的年度生活開銷。
就像是他曾經說的一句話:「財富自由不
是一夕之間就自由了,而是在逐步累積財
富的過程中,感覺工作自由度變高了,且
也已經慢慢享受退休的感覺了。」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playfun.com/img/article/9/A9552_1.jpg)
蔡志雄
全站熱搜